品牌热线

400-823-822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施工企业的窗口期谁能给?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
今年,以钢材、有色金属、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迅猛。有数据显示,2022年各建筑材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建筑原材料涨幅就高得吓人,例如五金件的上涨幅度为20%-25%,沙子涨幅30%,水泥涨幅在100%-180%等。

 

众所周知,建筑材料费用作为建安工程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达55%左右,建筑材料价钱的动摇对建筑业企业的本钱影响很大。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许多建筑项目成本不断推高,许多企业和承包商被迫“割肉止损”。

 01.jpg调.jpg


多种因素导致材料价格的持
国际局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近来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是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紧张与价格大幅上涨,经过产业链的传导必然会反应到建筑材料、施工成本、管理费用。02
政策因素“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管控力度加大,限电政策频发,在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下,水泥、钢筋、铝锭、铜产量大幅减少,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快速上涨。03
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国内四处爆发疫情,形势严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材料运输,针对于封城地区,交通受限影响较为明显;中高风险区同样面临着交通受阻压力,从而带动出货不畅,原料价格攀升。

建材价格上涨,下游企业“增收不增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超过70.0%,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给中下游行业带来较大的压力,近半建筑企业让利承压,就最新发布的2021年报数据来看,国内25家建筑家居上市企业,按净利润情况来看净利润出现下滑的企业就有12家。

02.jpg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无论是房企还是施工单位,均持有自我消化态度,“增收不增利”已成为成常态。为控制生产成本,建筑企业一方面减少项目,控制材料损耗、降低人员数量;另一方面灵活合作方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缩短项目周期。

施工企业的窗口谁能给?

面对多种因素造成的原材料涨价风波,对建材行业上下游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为了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很多大型上市公司采取调整市场策略、终端涨价、依靠一体化产业链等操作,尽管如此也难以抵消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诸多影响。

行业巨头都尚且艰难,对于供应链冗长、资金短缺、施工周期长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外部市场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还面临项目分散、原材料采购管理不够规范、物流成本、人员成本过高的现状,很多中小企业为求自保只能要么停工,要么放弃项目。

03.jpg 

面对原材料的上涨,各企业应对方法各有不同,就处于中小企业来说,上游涨价、下游难提价的两面夹击下举步维艰,而目前向优质集采平台寻求赋能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他们能给予企业一个避免与涨价风波正面抗衡的“窗口期”。

这类集采平台独具采购优势,不仅集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材料品牌方,拿到质优价低的产品,而且形成集线上采购、资金支持、物流运输、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建材集采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采购方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也为供应方和下游众多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可能。

总而言之,在日益变动的市场面前,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首先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前规避风险,其次寻找稳定而强有力的采购平台,在其他方面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减少成本压力,才能在市场博弈之中渡过难关。


一站式建筑五金集采平台